
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(第四批)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,“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产业集群”成功跻身其中。作为本批次广州市唯一获批认定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,该集群的认定不仅是广州市加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成果,更为筑牢广东省“制造业当家”根基、赋能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速速查,构建了坚实的“数”“智”生态支撑。

标准拔高:
国家级集群的九项核心认定标准
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行年度认定机制,申报需满足涵盖核心竞争力、企业培育、产业链协作、协同创新、数字化转型等九大维度的刚性条件,而海珠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产业集群之所以能成功入选,关键就在于对这套标准的全面对标、深度契合,更在核心维度形成了差异化优势。
在众多条件中,多项量化指标更是对国家级产业集群“硬核实力”提出明确要求:集群主导产业需位居细分领域全国前列,具备较高品牌知名度;近三年产值均达40亿元以上速速查,且中小企业产值占集群总产值比重超70%,主导产业产值占比亦超70%,产值年均增速不低于10%。
硬核实力:
数据见证集群发展硬支撑
2024年数据显示,广州市海珠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产业集群总产值超过174亿元,中小企业共计98家,其中,创新型中小企业76家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6家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8家,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。
创新能力方面同样表现突出,近3年,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合计20项、团体标准95项,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共计488个,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1个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,彰显强劲的协同创新实力。
生态赋能:
双片区联动激活发展新动能
集群核心布局涵盖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及后航道片区,依托琶洲试验区、后航道创新带的优质科创资源,筑牢数字经济龙头生态基座,深挖“数字+”产业潜力,在企业培育、科技创新、人工智能应用、人才培养、智慧园区建设等领域多点发力、持续扩容,为海珠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。
目前,琶洲片区汇聚3.8万家企业,实现营收3300亿元,5年来年均保持双位数增长;后航道创新带以“立体化工业生态”模式打造珠江科创园和小洲智造园,此次获评国家级产业集群后,将进一步提升凝聚力、吸引力。
海珠区将立足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的主导产业优势,创新迭代“全链路数智赋能+立体化工业生态”发展模式,持续擦亮国家级集群品牌,集中攻关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核心软硬件、云计算、产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技术,为海珠区乃至广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新动能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吴雨伦
摄影:南方+记者 苏韵桦速速查
配查信官网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